讀後感|PSYCHO-PASS 心靈判官


  《PSYCHO-PASS 心靈判官》系列包含電視版一/二季、劇場版、改編漫畫與小說(台灣僅代理本傳和標本事件前傳。),以下是電視、劇場版和本傳小說的心得。

小說

雖然融合了cyberpunk和動作元素,《心靈判官》的本質仍是反烏托邦小說,透過虛構一個由電腦系統主宰民眾職業、婚配甚至罪刑的究極官僚社會,再描述當中發生的種種矛盾以彰顯個人意志對人類的重要性。

故事背景是世界陷入經濟崩潰和政府解體的22世紀,唯有採用希貝兒系統的日本倖免。希貝兒是由強化大腦連結成的平行運算系統(以下簡稱「系統」),挑選不受既有規範、情感、交際影響的超常人格者為成員,利用人類優於機械的圖像、氣質、……等判斷直覺,替代電腦執行判斷。

其宗旨是促成大多數國民的最大幸福,幸福在此定義成「不須面對抉擇」,由希貝兒代替人民作出最佳選擇。系統愈健全,裁決就愈精準,離理想社會也將更進一步。要讓民眾放心地接受系統裁示得先讓他們信任系統,所以為達成目的,它必須完善系統運作,甚至不擇手段提升效能。

然而追求完美並不可行,較實際的作法是掩飾失敗,讓人民誤以為完美。用虛擬顯影建立都市整潔形象,或隱匿不利資訊(其他可能的社會體制、存在免罪體質者),把反動分子和低層民眾驅趕到刻意留下的廢墟區,冠上汙名轉移市民焦點。對於無法處置或隱瞞的案例,如免罪體質罪犯,則納入系統周延判斷能力,同時消滅之。

儘管書中沒直接提到,但穩定的秩序也應是順利運作的前提。系統藉由監控全體國民精神狀況,揪出潛在犯案者處置,危害小者收容治療,無根治希望者就地處決。由此可知系統沒有定義什麼是「邪惡」、「正義」、「罪愆」與「懲戒」,維持治安就像免疫系統排除病原一樣,不論犯行,端看有無害處。刑警們是向百姓展示維安實力的棋子,他們辦理的案件也只是須優先解決的病灶。

角色和系統的認知落差即故事展開處。主角群由具潛在犯身分的執行官和監督前者的監視官組成,隸屬系統底下的刑事局,負責追查案件,並依系統判斷處置人犯。這些執行官是體制的受害者,因種種原因被剝奪正常人生和從前的生存態度,本作藉由他們質疑系統正當性和討論社會議題。例如前刑警征陸仍抱有舊時代的正義觀,對於以心靈指數定罪卻輕視證據的態度不以為然;前監視官狡齒則不忘殺死對方的是自己而非系統的指示。

各角色多少有表達異議,但最重要的提問者卻是反派槙島聖護,他在幕後策畫一連串案件,藉此質問人民一味聽從指示的扭曲社會中,是否仍存在個人意志和主體性。就像用案件發表一場演說,首先在金原祐治案中展示他的手段:不直接參與犯案,而是給予具有強烈動機的普通人超越法律或倫理的力量,觀察人們會不會基於自我意識越矩行動。
  接著協助病態粉絲御堂將剛殺死偶像篡奪虛擬形象,可是御堂沒有善用這些理想形象,反而滿足於成為他人,在眾多虛假的面貌中迷失自我。另外,被殺掉的偶像能被粉絲取代,這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是空虛的,不再有人需要他人,不論是什麼才能都能找到替代品,任何人都是替代者的替代者,……」那一個人還有什麼獨特性嗎? 

「刺激會帶來活力,那是與死毗鄰的危險報酬」、「……不知道絕望,就不會有希望。」王陵瑠華子支解屍體為素材,模仿父親的畫作,繼承其警惕世人的意志;泉宮寺豐久策畫人類狩獵,想在生死交關中強烈地感受到活著。槙島藉兩起案件拋出這議題:危險和壓力固然是痛苦的根源,但它們也是生存的證據;認知現實的晦暗與殘忍能喚醒理性與良知。用藥物控管心理狀況,紓解壓力並排除所有不良因子的同時,是不是也抹煞了生命?

泉宮寺豐久被處決後,槙島出現在主角常守朱面前,作勢要殺了她朋友。由於槙島是免罪體質者,心理指數不因犯案提升,所以常守朱不能用主宰者制裁,得用傳統火器擊斃他。但用其他武器的含意不只是違反規定,還代表她不能把殺人的責任推給制度,得獨自扛下。

「……,人只有在基於自我意志行動時才有價值。」
這就是槙島最後的提問:自主的個體得親自選擇未來並為此煩惱,同時承擔選擇的後果,害怕背負責任與風險而將之推給社會、推給希貝兒系統的民眾還稱得上人嗎?
  
情節至此,已完整陳述這世界的矛盾,後半段則要揭露系統真相,指出其不得不為的理由,並且讓成長的常守朱從中得出最終結論。

槙島綁架常守朱的朋友是想觀察她會不會為了救人而自願背負不義,但是常守朱心中顯然還有其他顧慮:開了槍就等於破壞至今穩固社會的體制。然而她還是閉著眼睛開槍,似乎在逃避什麼,和狡齒的對話也曾提過「殺死對手的不是主宰者,而是我的殺意……」,所以推測初次面對矛盾狀況的她比較接近不敢攻擊。

事件過後她才漸漸堅定信念。她肯定體制的成效和必要,但不贊同其功利價值觀,想從中找回正義的理念;她亦承認反派對系統的質疑,但不認同視人命為草芥的態度,即便在系統支配的社會生存,人類仍然有寶貴的價值。

人們並非被動地活在規範中,如結尾所述:「不是法律守護人,而是人民要守護法律。」「我們憎恨罪惡,尋求正確人生的心情累積形成的就是法律。那不是條文,不是系統,而是存在於任何人心中,脆弱卻有無可替代的心情。相較於憤怒或憎恨的力量,可說是無比脆弱、極易碎裂。因此,為了不讓過去所有想創造出更美好世界者的祈禱變得毫無意義,我們必須堅守法律,不可輕言放棄。」常守朱想在全面破壞與死守體制兩種瘋狂之中,試著走出實際的路,所以她要阻止狡齒復仇,以免破壞體制,也主張加開法庭審理以維護法治。

從建立世界觀,點出爭議,到最終和解,《PSYCHO-PASS 心靈判官》已進行了一次漂亮的論辯。然而有些美中不足的是,因為以警察劇為軸,所以結尾只做出關於正義與法律的思辨,但角色的提問還涵蓋很多東西:自小被系統決定人生的騰秀星有選擇的自由嗎?「盲從系統決定的適性,滿足於被強加的幸褔」還可以保有夢想嗎?在系統呵護下,不需合作也能達成目標,彼此連結是否變得無關緊要?

這些議題也許會持續出現在往後的續作中,只是受限於主角的身分和性格,應該永遠都不會提出解答。

電視版第一季

我先看了電視版才補完小說,《PSYCHO-PASS心靈判官》的動畫節奏拿捏得很好,每集都斷在令人在意的地方,數集描述一個事件,同時也逐步醞釀最後的大陰謀。人設吸引人、配樂又好聽,雖然動作戲不多,但是懸疑推理的氛圍看得也很過癮。

小說和電視版最大的差異在於小說比較積極營造反烏托邦氣氛,一開頭就說明日本在系統治理下成了「理想的社會」,並且提到廢墟區的功能、人們依適性選擇職業、參考電腦配對發展婚姻(電視版要到第二季才提到。)。另外刪除六合塚來歷以及國營企業命案兩個支線,並且加入番外篇描述其他成員間的關係。

小說把角色心理描寫得更細,亦補充說明一些電視版較含糊的地方,例如「為什麼不拘捕犯人追查共犯?」、「霜月明明認為王陵琉華子很可疑卻推好友入火坑?」、「全身義體化的泉宮寺豐久還測得到心靈指數嗎?」、「為什麼用人腦而不是用電腦當主機?」

其他零零碎碎的相異處還很多。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介紹標本事件時,電視版的六合塚在吃泡麵,可是小說中卻在喝能量飲料,沒有提到六合塚喜歡更變態的東西。

電視版第二季

在希貝兒系統建立前,日本政府曾打算藉由監控人民行動和經濟活動預測犯罪,設施完成後在交通網路試作。然而這項建設卻被厚生省蓄意干擾,使得監控系統失靈,導致嚴重交通事故頻傳,最終棄置原先計畫轉而採納厚生省支持的希貝兒先知系統。反派鹿矛圍桐斗正是其中一場意外的倖存者,但他並非一個體,而是由罹難者的遺體和大腦拼湊成的集合體。

因為系統自知的其心理指數超標,若採計集體心理指數將不得不審視自己的統治合法性,故默認集合體的心理指數為空,讓自己可不受監督,維護體制完整,可是這麼做也使他們無法監測同為集合體的鹿矛圍,對其舉動束手無策。

鹿矛圍的目的是逼迫系統計算集體心理指數,將系統自身列為制裁的對象,然後用主宰者毀滅之;另一方面,也能藉此得知自己的心理指數是多少。他利用降低心理指數的技術,培養出一批接近免罪體質的犯罪者,由於系統無法透過收編他們解決問題,又不能坐視動亂不管,只能選擇對付鹿矛圍。

倘若循體制內作法,會危及執法的正當性;若無視規則私下解決,便間接承認系統侷限,同樣會重挫民眾信心,動搖社會的基礎。面臨兩難的系統分為兩派:東金母子黨打算越過程序殺人滅口,凌虐小朱祖母嫁禍鹿矛圍,想激怒常守朱除掉他。其餘成員則採納常守朱的建議:承認集體心理指數的同時,自主汰除不良分子,讓心理指數穩定在正常範圍內。

最終東金母子挫敗,鹿矛圍雖然戰死但成功迫使系統納入監督體制。系統暫時度過危機,卻也種下新危機的種子:個體和集體心理指數不一定一致,純淨的心可能聚集成混濁墮落的組織,純淨的群體也可能由罪大惡極者組成,為了制裁一個團體,要傷害其中無辜的個人。目前仍無法計算社會的集體心理指數,一旦社會心理量化的那天來臨,或許會因此引發更大的混亂。

第二季的野心很大,試圖討論集體與個體心靈指數關係以及執法者的統治正當性,只是劇情安排和人物刻劃搞砸導致風評很差,但這是和第一季相比的結果,單獨看的話其實還可以。

剛看完時覺得這回的反派不夠有力,雖然鹿矛圍立意明確、計畫縝密,但和槙島聖護「英雄式預言者式的氣質,創造愉快交談空間的能力,對任何事物都能抒發己見的智力」的領袖氣質相比,還有很大落差。

從犯案動機來看,鹿矛圍是純粹功能導向的。首先挾持酒酒井監視官測試自己可否操作主宰者,於藥局人質事件中驗證監視官一樣會被制裁,繼而引誘刑事局落入埋伏奪取主宰者,最後藉由濫發主宰者造成運算負荷,推算出系統核心位置,帶領一批人發動總攻擊。完美、精準而且確實,但少了槙島那種質問世人的戲劇性。

而且槙島在第一季有很多表達意見的場合,除了主線另有狡齒的私仇這條支線;可是鹿矛圍似乎礙於篇幅沒辦法充分表現,只能作為被追捕的對象成為角色間的話題。

不只反派,其他人物也刻畫不足。加入和常守朱意見相左的霜月監視官可能是想營造觀念衝突,但霜月不管做什麼都被打臉,僅成了為主角實力背書的祭品(還有觀眾唾棄的對象)。而犯罪指數史上最高的東金執行官,剛開始似乎有填狡齒缺的氣勢,但劇情跑到最後被證明只是一個病態的嬤控。至於六合塚和新人物雛河翔則沒什麼存在感,默默地做事默默地被淡忘。

再來提主角常守朱。先前宜野座、征陸、狡齒各司其職,但這一季宜野座被削弱得比較圓滑,其他人物又沒什麼影響力,所以前一季的所有屬性都灌到常守朱身上,化解觀念衝突也減少了劇情張力,最後看起來就像她一個人在東京開無雙。

要挑毛病的話,還可以從犯案方法、追捕手段、……等找瑕疵,但覺得點到為止即可,若不是寫心得比較兩季動畫,我根本不會看得這麼細,音樂播放、槍戰開始的時候我就陷在故事裏了。僅提一點之前覺得是bug,但後來覺得沒問題的地方:最後對峙時,系統排除惡性成員降低心理指數,讓鹿矛圍無法攻擊它。可是若鹿矛圍真想瓦解系統,為何不用其他冷兵器攻擊?

我想一想,鹿矛圍不是單純想毀掉系統,他要讓系統自毀,也就是毀於自己的審判機制,這樣才能強調他的訴求「執法者也要被監督」。

劇場版心得

劇場版時間點接在第二季後,但可以獨立觀看。這次的舞台在海外,東南亞聯合政府打算從日本引進希貝兒系統,借重其監控設施和無人武裝弭平內亂。刑事局一課逮捕來自該國的恐怖分子後,發現逃亡的前執行官狡齒涉入動亂,於是派遣常守朱前往調查。

在調查中意外揭發東南亞聯合政府軍方隱匿己方異常的犯罪指數,濫用系統鎮壓反對派。東窗事發後,政府方早一步捉拿常守朱欲除之後快,所幸來自刑事一課在危急時趕上,一舉掃蕩軍中的潛在犯。原來,這一切都在系統的策畫中,為了平定鬥爭局面需要利用政府軍的力量,故先前刻意縱容,一旦時局較穩定則解決這些惡徒,收回控制權。

雖然劇場版也有要討論的議題,例如統治的合法性、動亂國家的悲哀、手段正當性……等,但都沒辦法充分展開推論。另外人物塑造不深刻,前頭把反抗軍首領講得很重要,很能鼓舞人心,後頭卻草草地收了他。政府軍上校看起來是個有故事的人,卻什麼主張都沒有提就被殺了。

所以這部的重點還是小朱和狡齒重逢、宜野座與狡齒的man talk以及滿滿的武打駁火吧,至於劇情深度和合理性就其次了。

明年的三部劇場版分別以霜月/宜野座(罪與罰)、征陸/須鄉(Frist Guardian)、狡齒(恩仇的彼端)為主軸。征陸的故事應該會描述系統建立前的社會景況,而霜月那部正好補充這角色先前不足的形象。希望不只是單純動作戲,也能從不同角度考察希貝兒治理的世界,畢竟心靈判官的設定其實有很多題材可以發揮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