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S: 離乳期間嬰兒排遺微生物相的縱向研究

Magne et al. (2006)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nfant faecal microbiota during weaning. Federation of European Microbiological Societies.

1. 簡介


嬰兒腸道微生物相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其中以飲食型態最為重要。相較於餵食配方乳,餵食母乳可能助長嬰兒腸道中的 bifidobacteria 並抑制 Bacteroides、Clostridium 和 Enterobacteria 等厭氧菌的增殖。

由於腸道微生物可作為防範病原的屏障,哺乳可能保護嬰兒免於特定疾病。以痢疾和呼吸道疾病為例,相較於提早餵食副食品的嬰兒,在發展中國家中這兩項疾病在哺乳的嬰兒之盛行率較低。

儘管添加副食可能影響嬰兒排遺樣本的微生物相組成,相關的研究仍然有限。雖然曾有研究以培養方法發現 Enterococci 和 Bacteroides  的數量在已添加副食品的嬰兒(六個月大)中較高,但此研究並沒有控制各嬰兒的飲食型態,因此難以評估飲食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此外,由於飲食型態的轉變是漸進過程,所以也增添評估副食影響的難度。

鑒於這些困難, Magne et al. 統一研究對象的飲食內容(餵食相同的配方乳),並將嬰兒的飲食階段分為哺乳期、哺乳配合配方乳、僅餵食配方乳三個階段,使用 PCR-temporal 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評估排遺樣本內的微生物在離乳期間的變化,以了解飲食轉變對於腸道微生物的衝擊。

2. 解析


  • 主題:嬰兒腸道微生物相與飲食行為轉變的關係
  • 觀察:在開發中國家裏,哺乳嬰兒的痢疾與呼吸道疾病盛行率低於提早添加副食者
  • (假說:飲食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成、部分微生物能防範病原入侵、哺乳能助長益菌發展)
  • (預測:添加副食對嬰兒腸道微生物相可能有別於哺乳的影響)
  • 缺口:既有研究沒有控制飲食型態、飲食轉變是漸進過程
  • 解方:控制飲食內容、分期觀察
  • 目的:透過前述解方研究腸道微生物相在飲食轉換期間的變化

3. 句型


Th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tation lies partly in the fact that, in human infants, supplementary foods are usually added gradually, and the total daily intake of breast milk declines progressively until weaning is complet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