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 Ecol Health Dis.: 以 16S rDNA 序列差異評估哺乳與餵配方奶之嬰兒的雙歧桿菌及乳桿菌多樣性區別

Satokari et al. (2002) Diversity of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spp. in Breast-Fed and Formula-Fed Infants as Assessed by 16S rDNA Sequence Differences. Microbial Ecology in Health and Disease.

1. 簡介


人體腸道微生物的拓殖使於出生後與生母及環境的接觸,隨後歷經數階段的演替逐漸形成複雜而穩定的成人微生物相。分娩方式、用藥、飲食等因素皆與腸道微生物的拓殖與演替有關。

早期的培養學研究發現,相較於餵食配方奶的嬰兒,BiŽdobacteria 是採樣自哺乳嬰兒的排遺樣本中的優勢微生物群。然而,相異研究的結果往往彼此衝突,因此與哺乳相關的微生物相差異仍無共識。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sation、dot blot hybridisation, and 和其他以 PCR 為基礎的分子技術能更精確地辨識微生物組成差異。因此 Satokari et al. 使用 PCR 及 temperature or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等技術研究腸道微生物的 16S rDNA ,比較哺乳和餵配方奶的嬰兒在離乳前後,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 等與哺乳相關的菌群組成差異。

2. 解析


Satokari et al. 試圖以基於 16S rDNA 的分子技術研究嬰兒腸道微生物,解釋以培養為基礎的研究得出的衝突結果。只是作者沒有在導言中說清楚為什麼採用其他技術就能克服不同研究的矛盾,也沒有講解為什麼目前沒有相似研究的原因。畢竟各研究結果有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研究族群、材料、方法的差異,我覺得如果作者能解釋採用新技術優於統合分析等方法的理由,那這篇論文的問題脈絡便更清楚了。

3. 句型


Conficting results have also been obtained regarding other groups of bacteria such as Bacteroides, clostridia, enterococci, lactobacilli and enterobacteria in breast-fed and formula-fed infant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