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攻殼機動隊S.A.C.

這部由主線──笑臉男事件和支線──電子腦、義體普及引發新型社會問題組成。

主線外的小故事可以獨立看,不影響通篇劇情理解。但是支線是以公安九課的各幹部為主角(還有思考機器人,塔奇克馬),只聚焦笑面男事件就會錯失了解個別配角的機會。例如每次調查幾乎都是佗古薩上陣,笑面男的突破線索幾乎由這個有家庭沒義體化的new comer給找出來。

不過我覺得笑面男事件結尾有點不過癮,反派顯得不夠力。前頭醞釀的巨大陰謀在夕陽西下的最後一集平淡結束,讓前一集被激起的情緒無處宣洩。

1. 電子腦和義體

本作最重要的設定為電子腦和義體:電子腦是把意識和網路、程式連結起來的設備。義體簡單如義肢、義眼用以取代或強化原有器官,複雜的可以直接作為意識的載體。

依照電子腦的連結對象又可分為三種情形:硬體、軟體、其他人腦(在能把意識資訊化的世界觀裡,自我意識要算廣義的軟體了),每個情形出現異常、矛盾或是和社會價值衝突就成為個小故事的題材。

電腦有各種存取資料的結構搭配不同的演算法以解決問題。人腦雖然沒有堆疊、佇列或樹來保留學習記憶和本能,處理問題卻比電腦有創意多了。

像 26 集「公安九課 再臨」最後面笑臉男和少佐講一堆名言時,課長把電子腦和連結到外部資料庫以聽懂他們的對話。要及時理解對話,就要對那些名言佳句有印象。

印象,也就是記憶。當電子腦和資料庫連結架起,且讀取資料的時間能和人們讀取回憶一樣快時,就會產生有印象的錯覺。但假若資料庫沒辦法像人腦那樣存取,那讀取的速度就會受限於資料庫本身設計,這樣的連結頂多是不用手指划的智慧型手機。

可是每個人記憶的模式不一樣,資料庫是為通用的查詢所設計,所以連結的同時也得對資料進行處理。也許是那瞬間將資料庫依序放進電子腦,再依照個人特質進行儲存。或者,因應電子腦的出現,個人資料庫和個人網站一樣跟著普及起來。畢竟前述方法仍要花時間在預先分類資料。

2. 義體與本體感覺

而第11集「在若林的森林」提到的電子腦自閉症,是電子腦和硬體連結不協調進一步到病症的例子。

器官移植要解決免疫系統在生理上的排他,義體又是比器官移植更劇烈的變化還須克服心理上的排他。雖然組成身體的分子每分每秒都在代換,但是結構不變我還是能認得自己。但像是換肢手術的例子,就算免疫系統接納了捐贈者的器官,受贈者心理上仍須花時間適應。

義體更是把腦以外全換為人造器官,面臨的心靈衝擊又更大,輕者只是感知遲鈍地像醉酒,重者產生自閉症、甚至變植物人完全無法協調。像少佐很小的時候就全身義體化,要隨成長更換義體,每次都要對更大的身體重新適應(難怪叫ghost in shell , 隨成長更換的外骨骼)

另外比較小的問題就是電子腦和武器做連結若不能達成人機一體的同步率,會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例如 15 集「機器們的時間」裡面的新型狙擊裝置)

3. 電子腦與自我意識

除了高同步率(即操作、讀取的效率),電子腦也得內建系統避免人與人的界線因電子腦間的連結而消弭。畢竟讀取別人的腦和讀取自己的腦一樣便捷,還能認得出我是誰嗎?

像第 18 集「暗殺二重奏」 連結上父親記憶的兒子在舉止上越來越像父親,甚至在兒子身上產生父親的人格。第 21 集「丟棄的軌跡」巴特錯把佗古薩重傷的時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變得暴躁起來。

電子腦發明前,人的意識被肉身包覆,要彼此影響只能靠有限的五官(語言、行為),雖然意念轉換成過程有可能造成誤會,但也保護了個體的獨立性:只能用嘴巴說服、用行為證明、用金錢誘惑......只能從外在下手,而且一個人即便行為舉止受制於人,仍能保有自我思考這最後的自由。

一旦原始的防壁敞開,意識就有被人操作的危險(笑臉男就常控制別人意識幫她代言),所以也就有個人防壁的產生。

然而,也有不設防壁的例子,讓別人不需迂迴地經過文字、圖畫、影像、聲音來理解自己的概念,例如 15 集「機器們的時間」把自己電子腦開放的導演,讓與之連結的人沉迷於其腦海裡的電影構想而無法自拔。

4. 義體、電子腦與社會

至於價值觀、宗教的反對電子腦化,貧富不均導致義體分配不均......都是些老問題,癥結點往往不是出在科技本身。

像是宗教和價值觀的反對是個人理念,貧富不均則是社會體制的問題,就算沒有電子腦換成別的發明都會持續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Back to top